音乐与文学
第十期我是歌手复活赛“催泪歌神”杨宗纬最终战胜“个性天后”、“潮流女王”尚雯婕。不能不承认,这期节目精彩纷呈,也充满悬念。为了取得最后进入决赛的资格,无论是“摇滚英雄”黄贯中、还是“骁勇唱将”沙宝亮、亦或是“柔情歌后”陈明,均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做最后一搏。和这些名声在外的知名歌手相比,略显腼腆的杨宗纬,无论是外表、经验、唱功、技巧均并不占优势,即便和同年代的“唱作先锋”尚雯婕相比,也没有对方的那气场和国际范。但是,他却能pk掉那么多高手,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唯一复活者。
细细回味一下当晚的复活赛场景,杨宗纬很深情地唱了一首流浪记,唱得包括辛晓琪在内的不少现场观众泪流满面,我想很多的电视、网络观众也应该会被深深地感动和震撼,因为他的歌声里有着成长的辛酸、生活的纠结,有着理想与现实的激烈碰撞和冲突,这些情感很多人都经历过,而且一直被封藏在心底深处,一旦它们被外界某一种感官的因素刺激唤醒,便会沉渣泛起,便会如同决堤洪流,奔涌而出,搅得心里再难以平静。说得简单一点,这便是共鸣了!
显然,杨宗纬的制胜秘诀就是用他的歌声引发听众的共鸣。也可以这么说,他的歌声里面有“故事”这“故事”即是他自己曾经走过的人生历程,更是不少与之有共同经历的听众的岁月履痕。无疑,歌声里有了“故事”这首歌也就有了厚度,有了韵味,丰满了,深远了,醇厚得就像一坛老酒,越品越有味。
从中国好声音到我是歌手,一期期地观看下来,我猛然发现,唱歌原来并需要那么多的技巧与花腔,也不需要那么多的派头与气场,需要的只是歌手用情、用心、用爱去倾诉、去回味、去歌唱,歌唱生活的甘苦,歌唱人生的起伏,歌唱人间的冷暖。一名优秀的歌手,除去有深厚的专业基础,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很多时候,很多时候高手之间对决的并不是技巧、唱功、实力,而拼的是人生的阅历、生活的积累、岁月的沉淀。
由此,我想到了文学不也是这样吗?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能拨动读者那根情弦的,一定是作品背后的东西,那就是生活,真实的生活。
和音乐一样,真正的文学作品也不需要那么多语言上的装饰、结构上的设计、叙述上的铺成,经典的文学作品都均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我们真实生活的这个世界。很多时候,我们读文学作品,读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是反思我们自己的生活,追寻我们自己的影子,重温那些已经流失的时光。
文学的概念有些空泛,一言难尽,压缩一下范围,我想说说石油文学,更准确地说是长庆石油文学。
石油文学随着石油大会战蓬勃发展起来,为石油生产鼓干劲、聚合力、提斗志,同时也在那个物质匮乏、条件异常艰苦的年代为石油职工提供的精神食粮。石油行业是艰苦行业,艰苦的环境更能彰显高尚的人格,艰苦的环境更能孕育感人的故事,艰苦的环境更能催生高质量的文学作品。有石油人的活动,就有思想的碰撞,就有生活的积累,就有文学素材的垒积,就有文学创作的源泉和灵感。一大批文字记载了那个特殊年代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长庆油田自1971年大规模会战以来,文学跟随油田的发展建设也走过了40多年的风雨历程,积累了许多的文字瑰宝,也培育了一批颇有影响力的长庆作家群体。
在星光璀璨的长庆作家群体里,第广龙、和军校、程莫深无疑是“三驾马车”第广龙的诗歌、散文自成一家,无论是石油题材的诗歌,还是描写古城西安变迁的系列散文,已经上升到哲学高度,清新博大的文字里面注入了很多对生活、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而这离不开他对生活的敏锐观察、深入思考以及他那厚重的人生阅历。第广龙在石油生产一线呆了很长一段时间,干过钻井、修井、试油... -->> 、试油这些最苦最累的工作,耳濡目染了那场轰轰烈烈的石油会战大场面。勤奋的他还是个有心人,他有个习惯,听到的、看到的故事、笑话乃至语句,他认为有价值的都随时记录在贴身的小本子上,这些都会成为作为他文学创作的素材。所以,他的文学创作之路走的很踏实、很坚定、很持久、很香郁。袁师曾告诉我,即便是走上了长庆油田新闻中心领导岗位,他依然每天早上五点就起床,骑着自行车绕城墙转一圈,风雨无阻地坚持了下来,锻炼身体,体察生活,寻找灵感。六点开始,便坐在办公室里用最好的精神状态专心创作,八点上班忙公务。虽然从事新闻工作,但是他的文学创作却没有中断,反而是越写越大气,越写越有影响力。
和军校,这位著作等身的“和勤奋”早年创作的欣逢佳节和薛文化当官记被拍成电影搬上银幕,他的名字已被公众所知,他在文学创作上的多产和丰收更让他蜚声文坛。他也是三位作家中我唯一见过真面目的,那次去长庆文联领取长庆文学样刊和稿费,见到了敦厚的他,人如其文,浑身上下充满着农村气息。他写的农村题材小说朴实、中看、耐读、有味,前不久,科室组织去礼泉袁家村采风,途经一桥,主任指着河对岸的稀落村庄说,那个村就是大作家和军校的老家。原来那条横穿公路的河流就是甘河,我记得读过的和军校小说里,不少故事都发生在甘河村。看来,他对自己的故乡爱的深沉、爱得热烈。此外,和军校创作的石油题材报告文学和小说更是写活了长庆人物,写精了长庆故事,写深了长庆精神,写出了长庆品格。这些成就来源于他当采油工的那段宝贵经历、来源于他长期地去一线“接地气”体验生活,来源他深更半夜地辛勤写作。
“认识”程莫深,得益于他出版的那本程莫深中短篇小说精选集。开篇的雨季被称为“一部来自生活的罕见作品”曾在青年作家引发了长达半年的讨论,我读了不下五遍,每次读后内心充斥着说不清的酸涩和苦楚,脑海总会浮现一幅画面:大雨笼罩的野狐沟采油单站一片狼藉,同样狼藉的还有于站长一家。简陋的房子里到处漏水,狭小凌乱的房子里面摆放各式接雨水的容器,孩子在床上哭闹不停,妻子楚芳在一旁怒骂数落,于站长拿着复习资料眉头紧锁、长吁短叹这些细节描写不是小说家的虚构,那是还原生活真实。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写出那么震撼、触动心灵的文字。程莫深的写作是清苦的,他通常要到凌晨两三点,熬夜成为他的必修课,正是那股子拼劲让他的小说深邃而悲壮,他创作的“野狐沟”系列小说以油田会战为背景,成功刻画了一线普通的采油人、钻井人的形象,他们的故事也是长庆会战岁月中几万石油工人的缩影。
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这三位长庆作家身上具有共同点,他们都经历了岁月的历练,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对生活具有极强的洞穿力,也充满着深切的爱,同时更是笔耕不辍、勤奋努力,这些都成为奠定他们文学成就的基础。
每个人都有偶像,我也不例外,上述三位让我敬仰的作家就是我的偶像,也是我文学创作的榜样。记得第九期我是歌手齐秦专场,主持人胡海泉透露了自己曾经对偶像“小哥”的狂野,他说:“偶像不是拿来认识的,偶像是拿心地里面真正的欣赏、敬仰,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超越他,才能够是对偶像的真正致敬。”这句话说得很到位,也说到了我的心坎上。
回到主题上来,音乐和文学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真正的音乐是歌声里有故事,而真正的文学是故事里有生活。除了需要积淀、博爱、勤奋,音乐和文学还都是一份苦差事。杨宗纬唱完流浪记后说:“真心唱歌是一件很累的事情,需要不断地挖绞内心里面的想法,感觉内心被掏空了。”不少文学大师在创作完成后身心憔悴,甚至有人因此积劳成疾,给文坛留下了难以言表的遗憾与痛楚。
其实,不只是文学和音乐,人生又何尝不需要“真诚”二字呢? 展开全部内容
细细回味一下当晚的复活赛场景,杨宗纬很深情地唱了一首流浪记,唱得包括辛晓琪在内的不少现场观众泪流满面,我想很多的电视、网络观众也应该会被深深地感动和震撼,因为他的歌声里有着成长的辛酸、生活的纠结,有着理想与现实的激烈碰撞和冲突,这些情感很多人都经历过,而且一直被封藏在心底深处,一旦它们被外界某一种感官的因素刺激唤醒,便会沉渣泛起,便会如同决堤洪流,奔涌而出,搅得心里再难以平静。说得简单一点,这便是共鸣了!
显然,杨宗纬的制胜秘诀就是用他的歌声引发听众的共鸣。也可以这么说,他的歌声里面有“故事”这“故事”即是他自己曾经走过的人生历程,更是不少与之有共同经历的听众的岁月履痕。无疑,歌声里有了“故事”这首歌也就有了厚度,有了韵味,丰满了,深远了,醇厚得就像一坛老酒,越品越有味。
从中国好声音到我是歌手,一期期地观看下来,我猛然发现,唱歌原来并需要那么多的技巧与花腔,也不需要那么多的派头与气场,需要的只是歌手用情、用心、用爱去倾诉、去回味、去歌唱,歌唱生活的甘苦,歌唱人生的起伏,歌唱人间的冷暖。一名优秀的歌手,除去有深厚的专业基础,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很多时候,很多时候高手之间对决的并不是技巧、唱功、实力,而拼的是人生的阅历、生活的积累、岁月的沉淀。
由此,我想到了文学不也是这样吗?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能拨动读者那根情弦的,一定是作品背后的东西,那就是生活,真实的生活。
和音乐一样,真正的文学作品也不需要那么多语言上的装饰、结构上的设计、叙述上的铺成,经典的文学作品都均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我们真实生活的这个世界。很多时候,我们读文学作品,读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是反思我们自己的生活,追寻我们自己的影子,重温那些已经流失的时光。
文学的概念有些空泛,一言难尽,压缩一下范围,我想说说石油文学,更准确地说是长庆石油文学。
石油文学随着石油大会战蓬勃发展起来,为石油生产鼓干劲、聚合力、提斗志,同时也在那个物质匮乏、条件异常艰苦的年代为石油职工提供的精神食粮。石油行业是艰苦行业,艰苦的环境更能彰显高尚的人格,艰苦的环境更能孕育感人的故事,艰苦的环境更能催生高质量的文学作品。有石油人的活动,就有思想的碰撞,就有生活的积累,就有文学素材的垒积,就有文学创作的源泉和灵感。一大批文字记载了那个特殊年代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长庆油田自1971年大规模会战以来,文学跟随油田的发展建设也走过了40多年的风雨历程,积累了许多的文字瑰宝,也培育了一批颇有影响力的长庆作家群体。
在星光璀璨的长庆作家群体里,第广龙、和军校、程莫深无疑是“三驾马车”第广龙的诗歌、散文自成一家,无论是石油题材的诗歌,还是描写古城西安变迁的系列散文,已经上升到哲学高度,清新博大的文字里面注入了很多对生活、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而这离不开他对生活的敏锐观察、深入思考以及他那厚重的人生阅历。第广龙在石油生产一线呆了很长一段时间,干过钻井、修井、试油... -->> 、试油这些最苦最累的工作,耳濡目染了那场轰轰烈烈的石油会战大场面。勤奋的他还是个有心人,他有个习惯,听到的、看到的故事、笑话乃至语句,他认为有价值的都随时记录在贴身的小本子上,这些都会成为作为他文学创作的素材。所以,他的文学创作之路走的很踏实、很坚定、很持久、很香郁。袁师曾告诉我,即便是走上了长庆油田新闻中心领导岗位,他依然每天早上五点就起床,骑着自行车绕城墙转一圈,风雨无阻地坚持了下来,锻炼身体,体察生活,寻找灵感。六点开始,便坐在办公室里用最好的精神状态专心创作,八点上班忙公务。虽然从事新闻工作,但是他的文学创作却没有中断,反而是越写越大气,越写越有影响力。
和军校,这位著作等身的“和勤奋”早年创作的欣逢佳节和薛文化当官记被拍成电影搬上银幕,他的名字已被公众所知,他在文学创作上的多产和丰收更让他蜚声文坛。他也是三位作家中我唯一见过真面目的,那次去长庆文联领取长庆文学样刊和稿费,见到了敦厚的他,人如其文,浑身上下充满着农村气息。他写的农村题材小说朴实、中看、耐读、有味,前不久,科室组织去礼泉袁家村采风,途经一桥,主任指着河对岸的稀落村庄说,那个村就是大作家和军校的老家。原来那条横穿公路的河流就是甘河,我记得读过的和军校小说里,不少故事都发生在甘河村。看来,他对自己的故乡爱的深沉、爱得热烈。此外,和军校创作的石油题材报告文学和小说更是写活了长庆人物,写精了长庆故事,写深了长庆精神,写出了长庆品格。这些成就来源于他当采油工的那段宝贵经历、来源于他长期地去一线“接地气”体验生活,来源他深更半夜地辛勤写作。
“认识”程莫深,得益于他出版的那本程莫深中短篇小说精选集。开篇的雨季被称为“一部来自生活的罕见作品”曾在青年作家引发了长达半年的讨论,我读了不下五遍,每次读后内心充斥着说不清的酸涩和苦楚,脑海总会浮现一幅画面:大雨笼罩的野狐沟采油单站一片狼藉,同样狼藉的还有于站长一家。简陋的房子里到处漏水,狭小凌乱的房子里面摆放各式接雨水的容器,孩子在床上哭闹不停,妻子楚芳在一旁怒骂数落,于站长拿着复习资料眉头紧锁、长吁短叹这些细节描写不是小说家的虚构,那是还原生活真实。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写出那么震撼、触动心灵的文字。程莫深的写作是清苦的,他通常要到凌晨两三点,熬夜成为他的必修课,正是那股子拼劲让他的小说深邃而悲壮,他创作的“野狐沟”系列小说以油田会战为背景,成功刻画了一线普通的采油人、钻井人的形象,他们的故事也是长庆会战岁月中几万石油工人的缩影。
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这三位长庆作家身上具有共同点,他们都经历了岁月的历练,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对生活具有极强的洞穿力,也充满着深切的爱,同时更是笔耕不辍、勤奋努力,这些都成为奠定他们文学成就的基础。
每个人都有偶像,我也不例外,上述三位让我敬仰的作家就是我的偶像,也是我文学创作的榜样。记得第九期我是歌手齐秦专场,主持人胡海泉透露了自己曾经对偶像“小哥”的狂野,他说:“偶像不是拿来认识的,偶像是拿心地里面真正的欣赏、敬仰,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超越他,才能够是对偶像的真正致敬。”这句话说得很到位,也说到了我的心坎上。
回到主题上来,音乐和文学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真正的音乐是歌声里有故事,而真正的文学是故事里有生活。除了需要积淀、博爱、勤奋,音乐和文学还都是一份苦差事。杨宗纬唱完流浪记后说:“真心唱歌是一件很累的事情,需要不断地挖绞内心里面的想法,感觉内心被掏空了。”不少文学大师在创作完成后身心憔悴,甚至有人因此积劳成疾,给文坛留下了难以言表的遗憾与痛楚。
其实,不只是文学和音乐,人生又何尝不需要“真诚”二字呢?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