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虎将出山 (1)北上
1937年7月下旬的一天,平汉铁路上一列军车在飞驰,紧接火车头的是三节蓝钢皮客车,这是部队长官的指挥室兼卧室。客车后面是十几节平板车,前几节是炮车,上面放着迫击炮、平射炮、山炮、野炮,炮车后面坐着各连的士兵。蓝色的指挥车上贴着醒目的标语:“支援平津,抗日救国!”“大将难免阵前亡,何必马革裹尸还!”“卫我平津,还我东三省!”车上的士兵一律短衣短裤,他们抱枪而坐,头上的钢盔、枪上的刺刀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铁路边的老百姓只见过装备低劣的杂牌军,没见过轻重机枪齐全,还有高射机枪和反坦克平射炮的正规军,他们一边看着,一边指指画画议论不休。士兵们精神抖擞,军纪严明,当列
车一停下来,士兵们便唱起歌来:
这是我们的地方,
这是我们的家乡,
我们十四集团军,
英勇顽强。
为祖国的生存而奋斗,
团结得好比钢一样。
服从命令,保卫边疆,
联合民众,抵抗暴强,
把自己的力量,献给祖国。
完成中华民族的解放。
这是第14集团军的军歌,传说是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填词,由音乐家丁珰谱曲。第14集团军走到哪里,唱到哪里,鼓舞了斗志,振作了精神。
指挥车里,一位中年长官正站在军用地图前沉思。他中上等身材,浓黑的眉毛,眼睛不大,却很精神,留着乌黑的小胡子,一副威严的样子。这个人就是卫立煌,这一年他刚刚40岁,便是二级上将、集团军总司令。在蒋介石的中央军里,被誉为最能打仗的将领。他和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并称为中央军的五虎上将。在日军的档案里他被称为“*虎将”,日本人认为中央军中多数将领是靠关系上去的,惟有这个卫立煌是靠打仗上去的。因为蒋介石用人的标准,一是江浙派,也就是蒋的老乡;二是黄埔派,就是蒋的学生、同事。卫立煌既非江浙派,也非黄埔派。在美军的档案里,卫立煌被称为“常胜将军,蒋军嫡系中的杂牌”。因为蒋介石要打仗,就离不开卫立煌。卫虽说没有其他几位将领得宠,但也是蒋介石用得着的人物。
卫立煌,字俊如,安徽合肥人,忠实的三*义信徒,曾在孙总理的卫队中担任连长、营长。孙中山逝世之后,蒋介石成了国民党的正统代表,在蒋的驱使下他仗没少打,功没少立,却没有那几个江浙派,黄埔派升迁得快,在蒋介石的中央军中他尝尽了苦辣酸甜。蒋介石对卫立煌是恩威并用,有时候故意给一些甜头,用来安慰一下,卫立煌是哑巴吃饺子——肚里有数。他是一个性格倔强的人,认准的道理直走不拐弯,发起牛脾气连蒋介石也敢顶撞。蒋、卫之间经常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因此,蒋介石用他,但也限制他,只给他指挥军队打仗的权利,不给他养军队的权利,往往是大仗一结束,他便成了光杆司令。
1937年7月第14集团军驻守新乡。卫立煌自庐山回到新乡之后,立即整训部队,准备参战。7月20日卫部接到蒋介石命第14集团军驰援平津的电报,当即登车北上。军车驶过一个小站,值班参谋跨入指挥车说:“报告总司令,第29军急电!”
卫立煌霍地转过身来,威严地说:“念!”
值班参谋念着电文:
第14集团军俊如兄勋鉴:
日寇进逼,敌强我弱,南苑一战,损失惨重。为免于被歼,我部被迫退出平津,将军不必北上来援!
宋哲元
听了宋军长的电报,卫立煌着急地在车内踱着方步,正在这时列车渐渐停靠在一个小站上。卫立煌发现列车停止不前,马上怒火中烧,连连向参谋发问:“为什么停车?为什么停车?”
卫士长闻声而来:“报告总司令,参谋长看了宋军长发来的电文,方知驰援失去了目标,是他命令停车待命的。”
卫立煌听说是参谋长的意思,也不好继续发火。他耐着性子对卫士长说:“请你告诉参谋长,日寇在北方,即使平津失守,还有别的战事需要我们,请他命令立即开车!”
卫士长说声“是”,敬个军礼退出指挥车。
卫立煌走近值班参谋,换了一种口气说:“立即给南京发报。”
值班参谋铺好信笺,拿着笔看着卫将军小声说:“请总司令口授电文。”
卫立煌一字一顿地说着:
南京,蒋委员长钧鉴:
职部北援,已达望都,前线传来平津失陷之消息,驰援失去目标,请示下。职下意为,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倭寇逞强,杀我国民,掠我疆土,立煌与敌誓不两立,决意北进,不愿南归,不扫敌寇,决不罢休,万望委座成全吾愿。
卫立煌
值班参谋写罢,卫立煌在信笺上书“速发”二字,又签上自己的大名。值班参谋接过电文匆匆而去。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