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不会是太子和秦仪识破了我们的计划吧?”刘愚眉头一皱连忙问道。
“殿下不必担心,太子和秦仪并没有识破我们的计划,而是因为若澜……”徐世廉说着从怀中拿出了一份书信递给了刘愚。
刘愚接过书信疑惑地问道:“这封书信是?”
“这封书信是若澜写给徐某和殿下的,这信中的内容徐某已经看过,还请殿下一阅。”徐世廉说道,信封上果然是写着老师徐世廉和刘愚亲启一行字。
刘愚也连忙看了看信中的内容,看罢后却不禁眉头又是一皱,“居然是若澜她反对先生您的计划,阻止了岳父大人入京辞官?”
徐世廉微微摇头叹气说:“唉,其实徐某当初也曾有过这等担心,毕竟按照计划大都督会将边关防御计划透露给北酋十八部,此等行为自然等同于叛国,更会让无辜的百姓受到牵连。若澜一向心地善良,行事光明正大,她自然会极力反对……”
“也是啊,岳父大人镇守边关多年抗击北酋,虞家一门也是世代将门满门忠良,一向是忠心报国体恤百姓,从来都没有做过半点违背大义和背叛大燕朝廷的行径。”
“当初徐某说出此计时,大都督他也是犹豫再三,但为了能够扳倒太子,为了幽州和大燕未来的安定,也只能牺牲自己来做这个千古罪人。”徐世廉长叹了口气说道。
“但是若澜自然不希望岳父大人背上骂名,不希望玷污了虞家几代的忠贞和清廉之名,更不希望看到幽州数万甚至数十万的百姓惨死。”刘愚感叹地说道,十分理解虞若澜的心情。
而在这封书信中,虞若澜也是阐述了自己的很多看法和观点,在极力反对徐世廉的这个计谋,也劝刘愚绝对不要实施这个计划。
可是这却让刘愚、虞稷还有徐世廉三人都十分为难,若是此计无法实施下去,那岂不是就要前功尽弃了。
如果终止计划,那接下来未来事态的走向无异于两个结果。
第一,虞稷不辞官,边关战事再起,太子和秦仪从中作梗,谭家暗中掣肘,恐怕5年前的悲剧会再次才重现,最终导致大战失利。
到时候虞家仍然会名誉扫地,幽州百姓依然会遭受北酋十八部南下屠戮,驻守边关虞家军也会遭受灭顶之灾。
恐怕朝堂上在太子和秦仪两人的鼓动下,御史言官会纷纷上书弹劾,虞稷最终也会因为战败而受到处决,轻则流放重则斩首抄家。
若真是到了这个地步,虞家一门就不仅仅是背上骂名那么简单了,反而会从此没落家族毁灭,虞若澜到时候也会发配到京都或者淮州充当官妓。
等虞家垮台后,那刘愚的处境也就更难了,一旦失去了虞家这个后台,恐怕最终的结局便是被软禁一生孤独终老。
至于第二种结果,那就是虞稷辞官,军权交割给了太子一党的人,从此后边关战事是胜是败就都与虞家无关了。
这种选择看似是一种自保,实际上仍然陷于重重危机当中,甚至会动摇大燕的国本,动摇燕帝的帝位。
太子若是得到了虞稷30万大军的军权,就拥有了大燕三分之二的兵权,届时的势力就完全超过了睿王,甚至可以逼迫燕帝退位。
若是让太子当上了皇帝,那大燕的官吏将会更加腐败,百姓也会更加民不聊生。
到时候就算没有北酋十八部这个强敌,大燕早晚也会从内部毁灭。
更何况虞稷如果没有了兵权,那太子就会再无任何顾忌,可以肆无忌惮的对虞家报复了,到最后的结局恐怕同样是丢官罢爵流放抄家。
那最终的结局,便和第一种抉择没有什么区别了,只是能够换来短暂的安宁罢了,未来依然会危机四伏。
一想到这里,刘愚不禁摇头叹气地说道:“说句不好听的,有的时候若澜她真是目光短浅,头发长见识短。先生,你难道就没有回信劝劝她,对她说明一下终止计划的后果将会如何惨烈?”
“这毕竟是虞大都督父女俩的家事,更何况就连虞大都督都劝说不动,徐某虽然算是若澜的老师,但说白了也只是一个外人,不好再多说什么。”徐世廉微微叹气说道。
“也是啊,虞大都督为了这个计划也筹备了5年,他最清楚不过这个计划一旦终止或者失败的后果了。这个若澜,有的时候就是太过执拗了,也太过善良了,她宁愿让谭家最终毁灭,也不想背负叛国的骂名。”刘愚头疼不已地说道。
“若澜她从小就被灌输了忠君爱国和民族大义的信仰,说到底她的想法并没有错。只是徐某此计太过阴损,会让幽州无数的百姓无辜惨死,若是这个恶人只有徐某一人来担当就好了……”徐世廉也为难地说道,他原本内心就对这个计谋耿耿于怀。
“那先生,难道我们真的要放弃这个计划?真得要前功尽弃了?”刘愚连忙问道。
“不,此事徐某已经思索了许久,这一步棋我们必须要走!否则,前功尽弃是小,到时候所承受的后果,恐怕对于虞家对于殿下来说都是灭顶之灾!”徐世廉望着城池下的护城河,决然地说道。
“那我们该如何回复若澜,她闹起来的脾气可不小,有的时候就连岳父大人都拿她没有办法。”刘愚苦笑着问道。
而徐世廉忽然又说道:“其实徐某早在许久之前,便已经想出了一个两全之策,只是如今还需要殿下做出最终的决断……”
刘愚听徐世廉这么一说,终于松了一口气,“我就知道无论局面有多么困难,都难不倒先生!先生就请快说吧!”
“不过殿下,这个两全之策的风险恐怕要比最初的计划更大,尤其是对于殿下来说,恐怕会把永安百姓甚至是殿下身边的亲近之人都卷入其中……”徐世廉皱着眉头说道。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