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冉闵要搞事
邸报是中枢通报各地官员的一种信息流传,里面不会有小道消息,更不会有什么娱乐,要是在上面有版面绝对是已经确认的消息。
在刘彦复立汉国之前是没有邸报的存在,他将邸报搞出来是认为应该有一个权威性的信息通道,向官员传递正确信息的同时,不使一些似是而非的消息有生存空间。
新一期的邸报从襄国传递向全国各处,里面大多数的内容是在讲述国家近期发生的大小事,大多数属于丞相府和太尉署的消息,其中有一个却是不容忽视。
丞相府要有新政策,御史府要改革,太尉署也有自己的诉求,刘彦感觉到一个属于变法的新时代很突然地拉开序幕,里面却独独缺少了一个最重要的含量,那就是百姓和官员、贵族都有法律去约束,可没有关于君王应该遵从什么的议题。
在过去,约束君王的只有为江山社稷着想,完全是依靠君王个人的道德观和责任心,连带王室(皇室)也没有明确的律法来约束。那喊了无数年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自商君(商鞅)时期的秦孝公真的办到之外,后面的历史中只有政治倾轧失败的王室(皇室)成员才会得到该有的惩罚。
李坛手握邸报看似迷惘和愤怒,愣了很久冷声道:“何人蛊惑王上?”
邸报里面提了《史记·商君列传》的一部分篇幅,讲的是秦孝公嬴渠梁的兄长嬴虔因为犯法而被处于割鼻和黥面的处罚,然后是嬴渠梁的儿子赢驷因为触犯律法被流放。刘彦亲笔给予点评,明白说秦能够横扫八荒六合是源于此处,对法制的坚定不移,律法面前不分贵贱和血缘。
商君变法使秦国走向强国之路,这个当然是一点都没有错,后世的历朝历代也肯定了商君变法的重要性,可很少会提到王室成员触犯法律得到应有处置的事。那不是历史没有记载,是历朝历代有选择性地忘记,尤其是到了嬴政行使中央集权之后更是如此。
刘彦的态度很明显,无论是谁触犯律法都应该得到相应的惩罚,他看似在再次确认汉国会是一个法制国家和震慑天下诸人,实际上只要有心就能明白是要搞“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的那一套。
通常意义上来讲,没有任何人愿意受到束缚,差别就是有没有那个实力得到完全的自由,甚至可以说是肆无忌惮地行使特权。稍微有点权力的人都是这样,拥有整个国家的君王难道就不应该是?
李坛的愤怒来自于迷惘,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刘彦要搞出一套约束自己的枷锁,是猜测有人蛊惑,至于逼迫什么的稍微想想都明白不可能。
其余人是被惊得说不出话来,一个“好人”的君王并不一定是好事,身为君王其实应该有双面准则,例如对待自己人如春风一样的温暖,对待敌人就该是寒冬一样的冷酷。要是统治国家的君王一直都是“好人”,臣工会不会得寸进尺先不谈,国家必定会出现权臣,然后朝局倾轧无时无刻地进行,对外是不是该打不还手?
条攸想到了另一个层面,说道:“那些宁顽不化的贱人要倒霉了。”
需要说的是,现在的“贱人”可不是用来侮辱女性,是针对于一些道理讲不通,怎么杀都杀不怕的群体。
汉国一直都在面临一个大问题,旧有世家、豪强、大族在新次序出现后的抵抗,有些是明目张胆地武装顽抗,更多是表面上服顺暗地里却是小动作不断。
“哦?”李坛急切问:“是要针对那些贱人?”
条攸理所当然地说:“自然是如此。”
话说,君王犯法都要遭到该有的惩罚,不就是发出一个信号,严重警告那些宁顽不化的人吗?
不会有人想到刘彦对健全的法制体系的看重,更加不会了解真正的心思。他是真的要有明确的律法来约束君王和王室,要开始就从他为起点,以身作则再延续于后世君王。
一个国家的律法无法约束君王本身就存在漏洞,既然君王不在律法监督和管束范围,再去要求权贵和百姓……怎么看都有点埋下“揭竿而起”的种子,是在鼓励有条件和有实力的人,去争夺那一张可以为所欲为的宝座。
秦帝国走的是法制,可依然存在人治现象,其实到秦惠文王时期商鞅制定的法律就已经被挖了墙角,到秦庄襄王赢楚其实就面临崩溃,也就是说法律也开始看脸,不再是真的不分阶级贵贱。
再来是,秦帝国的惩罚的确是存在权衡空间,不应该动不动就割哪里或是砍哪个肢体,使人致残太过残忍,国家的很多劳动力就是这么没有了。
汉国的律法不存在割哪、砍哪、黥哪,非死刑皆是以劳动改造处置。劳动改造有各自的年限和地点,最严重的劳动改造目前地丢到夷州那个大岛,已经有人尝到滋味。
应该说汉国大部分新晋崛起的贵族都还算干净,大多数是几乎一无所有到经过奋斗合理获得,他们对君王要处置那批老旧利益即得者是很明显的幸灾乐祸情绪。
远在并州东部的冉闵,他收到公文和邸报之后,稍微看了一下就丢到一旁。
冉闵现在的地位有些尴尬,目前是位比三公的唯一将军,地位高了想出征太难,麾下有军队却是没有建立幕府。
甭管是什么生孩子可以得到土地奖励,或是太尉署提议增加有功将士的赏赐,冉闵压根一点都不在乎,也就只有刘彦要搞约束自己的那些信息能让他稍微思考那么一下下,然后又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怎么来搞一场大事的思考上面。
“定襄那边动作不断,依然是在转移物资和人口?”冉闵没有建立幕府也就不存在行军长史,他问话的人是李匡:“能确定石虎的行踪吗?”
李匡答道:“所有消息都显示石虎依然待在定襄。”
... -->>他们距离定襄只有一百三十里了,是沿着滹沱河来一个水陆并进的行军模式,河面之上有大批载人的舰队航行,南岸边上是骑军沿岸行军。
目前冉闵麾下有三个军和四万的郡县兵,其中一个军是原先退到襄国休整的虎贲军,另外两个军有一个是属于禁卫军体系。而禁卫军的这个军,是让得到命令逼近定襄后才调动过来。
虎贲军目前的规模是有七千人,因为是甲骑具装的关系又专门配属一万五千数量的辅助骑兵,要不虎贲军怎么保养甲胄、饲养战马、战时穿甲是一个难题,反正这些事情真不是自己一个人就能干得过来。
禁卫军的“军”不像战兵军是人员编制固定化,最少的一个军也就是五千人,最多则是不存在上限,不过按照惯例是不超过两万人。
“将军……”李匡看着有些愁眉苦脸:“真的要直接杀向定襄?”
没有错,冉闵真的是要搞一场大的,他现在手中的主战兵力合起来有接近四万,里面的骑兵数量就有三万,要是将可以打下手的辅助骑兵算上就是四万五千。
冉闵无比确定地认为,骑兵可以利用短途机动力想打就打不想打就撤,还有接近五万步军可以从旁策应,完完全全可以打一场硬仗。
“也是历经六七年血战的好汉,总不会是胆怯吧?”冉闵不是在调侃,是真的在怀疑李匡的胆量:“王上是让本将军便宜行事。本将军认为可以打,你若有异议可在战后弹劾。”
面对这么一个不能一起愉快玩耍的上司,李匡无时无刻不是感到尴尬和苦恼。他哪怕知道冉闵性格就是这样,也无法接受被认为胆怯,当即说道:“末将仅是提出必要的意见,并非怯战!”
冉闵的回应是嘴角勾了一下,至于是不是冷笑让李匡自己去理解。
事实上,冉闵就是激一下李匡和那些心存迟疑的人。他要搞大事,很明显就不是要去定襄虚晃一枪,是打算拿手头合起来的八万的兵力去与石虎超过二十万乃至于是数十万的兵力来一场大战。
汉国从初期开始就是以多打少的状态,元朔二年末到元朔三年初这种现象才被改变。从元朔三年开始,汉军的每次出动在兵力上屡次多于敌军,哪怕是比敌军少也不会太夸张,只不过作为战场的主力……也就是战兵数量一直不是那么多就是了。
计算兵力的时候,各国都有自己的统计方式,例如汉国计算兵力其实只是战兵,但与汉国交战的敌国则会将战兵、辅兵、仆从军、奴隶兵、民伕一块算进去。这就出现汉军认为自己只出动数万人,但敌国却说汉军规模有十数万或数十万的现象。
汉国应该是很少有从不“号称”的国家,其它国家明明只有数万,却总是会在真实数量上增加数倍乃至于是数十倍,比如固守晋阳的李菟号称自己率领五十万,然后慕容燕国明明与汉军交锋只出动十五万却号称三十万。
冉闵满心思要搞一场大的,是他非常确定一开始仅是低于十万的兵力去挑衅石虎,那么石虎肯定会发飙。这样一来的话,冉闵就等于是成功吸引石虎率军来战,打乱石羯撤往草原的计划。
石虎要是应战,冉闵猜测石虎手中的兵力不会低于二十万……或者说以石虎的尿性会竭尽所能地征调青壮参战,等于是创造出一个难得的机会,完成汉国长久以来要消灭石羯有生力量的战略。
“本将军亲自为饵是再好不过的策略了。”冉闵能够想象得出石虎对自己有多么痛恨,上一次的濮阳大战就是一个例子,他说:“你们所要准备的是,打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
主要将领都没有乘船,一路上是骑马行军的姿态,冉闵是等待接近定襄一百里之内才召唤将校议事。
听完计划的各将校各有各的脸色,就没有一个是心生胆怯之人。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不止一次与石羯赵军交战,胜利的次数多了早就对石羯失去敬畏之心,相反是很期待能够参与那么一场大战。
“本将军可以肯定石虎必将应战,来的规模还不会小。”冉闵大马金刀地坐在马札之上,笑得略略有些狰狞:“大家一直想要痛宰羯胡,今次绝对能杀个痛快。”
众人是在大道边上议事,背景是头尾延伸到两处地平线的骑军和河面上密密麻麻的船队。这样的画面本来就能令人热血沸腾,再听冉闵充满蛊惑性的话,有些人已经开始在喘粗气。
“只不过嘛……”冉闵笑得依然狰狞,拖了一个尾音,后面才问:“诸君可有那个胆子,先用手头的兵力与至少二十万以上的敌军交战,直至后面的援军抵达?”
身为武将怎么能怂,再来是众人还真的不怕,一个个开始慷慨激昂。
其实也不是全然没有困惑,等待冉闵说出那些话之后,包括李匡在内的人已经回过神来。他们知道要是按照冉闵的思路发展下去,还真的能够吸引石虎亲率大军迎战,那么就会是一场汉国期盼已久的战事。
【骠骑将军心真是大!】李匡注视着满是智珠在握的冉闵,有些咋舌地想:【吸引石虎来战,建立骠骑幕府将征北序列和征东幕府纳入麾下,肯定是目的之一!】
现在的征北幕府是针对石羯赵国,征东幕府则是应对慕容燕国,一旦石虎真的应战肯定会让局势升温,战事的重要性也会一再增加,介时各支集团军肯定是要汇集成为兵团,身为骠骑将军的冉闵恰好是在前线,那么冉闵毫无疑问就是会获得兵团的指挥权。
冉闵只是在进行必要的沟通,不管在场将校有没有反对意见都会向襄国中枢进行汇报。他拿定主意,哪怕是中枢反对也会按照计划进行,而中枢绝对不会眼睁睁看着八万多的兵力被歼灭,等于是将整个国家给拖进去。不过,他有足够的信心,认为刘彦就不是一个胆小的君王,极为肯定中枢不会反对这个作战计划。 展开全部内容
在刘彦复立汉国之前是没有邸报的存在,他将邸报搞出来是认为应该有一个权威性的信息通道,向官员传递正确信息的同时,不使一些似是而非的消息有生存空间。
新一期的邸报从襄国传递向全国各处,里面大多数的内容是在讲述国家近期发生的大小事,大多数属于丞相府和太尉署的消息,其中有一个却是不容忽视。
丞相府要有新政策,御史府要改革,太尉署也有自己的诉求,刘彦感觉到一个属于变法的新时代很突然地拉开序幕,里面却独独缺少了一个最重要的含量,那就是百姓和官员、贵族都有法律去约束,可没有关于君王应该遵从什么的议题。
在过去,约束君王的只有为江山社稷着想,完全是依靠君王个人的道德观和责任心,连带王室(皇室)也没有明确的律法来约束。那喊了无数年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自商君(商鞅)时期的秦孝公真的办到之外,后面的历史中只有政治倾轧失败的王室(皇室)成员才会得到该有的惩罚。
李坛手握邸报看似迷惘和愤怒,愣了很久冷声道:“何人蛊惑王上?”
邸报里面提了《史记·商君列传》的一部分篇幅,讲的是秦孝公嬴渠梁的兄长嬴虔因为犯法而被处于割鼻和黥面的处罚,然后是嬴渠梁的儿子赢驷因为触犯律法被流放。刘彦亲笔给予点评,明白说秦能够横扫八荒六合是源于此处,对法制的坚定不移,律法面前不分贵贱和血缘。
商君变法使秦国走向强国之路,这个当然是一点都没有错,后世的历朝历代也肯定了商君变法的重要性,可很少会提到王室成员触犯法律得到应有处置的事。那不是历史没有记载,是历朝历代有选择性地忘记,尤其是到了嬴政行使中央集权之后更是如此。
刘彦的态度很明显,无论是谁触犯律法都应该得到相应的惩罚,他看似在再次确认汉国会是一个法制国家和震慑天下诸人,实际上只要有心就能明白是要搞“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的那一套。
通常意义上来讲,没有任何人愿意受到束缚,差别就是有没有那个实力得到完全的自由,甚至可以说是肆无忌惮地行使特权。稍微有点权力的人都是这样,拥有整个国家的君王难道就不应该是?
李坛的愤怒来自于迷惘,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刘彦要搞出一套约束自己的枷锁,是猜测有人蛊惑,至于逼迫什么的稍微想想都明白不可能。
其余人是被惊得说不出话来,一个“好人”的君王并不一定是好事,身为君王其实应该有双面准则,例如对待自己人如春风一样的温暖,对待敌人就该是寒冬一样的冷酷。要是统治国家的君王一直都是“好人”,臣工会不会得寸进尺先不谈,国家必定会出现权臣,然后朝局倾轧无时无刻地进行,对外是不是该打不还手?
条攸想到了另一个层面,说道:“那些宁顽不化的贱人要倒霉了。”
需要说的是,现在的“贱人”可不是用来侮辱女性,是针对于一些道理讲不通,怎么杀都杀不怕的群体。
汉国一直都在面临一个大问题,旧有世家、豪强、大族在新次序出现后的抵抗,有些是明目张胆地武装顽抗,更多是表面上服顺暗地里却是小动作不断。
“哦?”李坛急切问:“是要针对那些贱人?”
条攸理所当然地说:“自然是如此。”
话说,君王犯法都要遭到该有的惩罚,不就是发出一个信号,严重警告那些宁顽不化的人吗?
不会有人想到刘彦对健全的法制体系的看重,更加不会了解真正的心思。他是真的要有明确的律法来约束君王和王室,要开始就从他为起点,以身作则再延续于后世君王。
一个国家的律法无法约束君王本身就存在漏洞,既然君王不在律法监督和管束范围,再去要求权贵和百姓……怎么看都有点埋下“揭竿而起”的种子,是在鼓励有条件和有实力的人,去争夺那一张可以为所欲为的宝座。
秦帝国走的是法制,可依然存在人治现象,其实到秦惠文王时期商鞅制定的法律就已经被挖了墙角,到秦庄襄王赢楚其实就面临崩溃,也就是说法律也开始看脸,不再是真的不分阶级贵贱。
再来是,秦帝国的惩罚的确是存在权衡空间,不应该动不动就割哪里或是砍哪个肢体,使人致残太过残忍,国家的很多劳动力就是这么没有了。
汉国的律法不存在割哪、砍哪、黥哪,非死刑皆是以劳动改造处置。劳动改造有各自的年限和地点,最严重的劳动改造目前地丢到夷州那个大岛,已经有人尝到滋味。
应该说汉国大部分新晋崛起的贵族都还算干净,大多数是几乎一无所有到经过奋斗合理获得,他们对君王要处置那批老旧利益即得者是很明显的幸灾乐祸情绪。
远在并州东部的冉闵,他收到公文和邸报之后,稍微看了一下就丢到一旁。
冉闵现在的地位有些尴尬,目前是位比三公的唯一将军,地位高了想出征太难,麾下有军队却是没有建立幕府。
甭管是什么生孩子可以得到土地奖励,或是太尉署提议增加有功将士的赏赐,冉闵压根一点都不在乎,也就只有刘彦要搞约束自己的那些信息能让他稍微思考那么一下下,然后又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怎么来搞一场大事的思考上面。
“定襄那边动作不断,依然是在转移物资和人口?”冉闵没有建立幕府也就不存在行军长史,他问话的人是李匡:“能确定石虎的行踪吗?”
李匡答道:“所有消息都显示石虎依然待在定襄。”
... -->>他们距离定襄只有一百三十里了,是沿着滹沱河来一个水陆并进的行军模式,河面之上有大批载人的舰队航行,南岸边上是骑军沿岸行军。
目前冉闵麾下有三个军和四万的郡县兵,其中一个军是原先退到襄国休整的虎贲军,另外两个军有一个是属于禁卫军体系。而禁卫军的这个军,是让得到命令逼近定襄后才调动过来。
虎贲军目前的规模是有七千人,因为是甲骑具装的关系又专门配属一万五千数量的辅助骑兵,要不虎贲军怎么保养甲胄、饲养战马、战时穿甲是一个难题,反正这些事情真不是自己一个人就能干得过来。
禁卫军的“军”不像战兵军是人员编制固定化,最少的一个军也就是五千人,最多则是不存在上限,不过按照惯例是不超过两万人。
“将军……”李匡看着有些愁眉苦脸:“真的要直接杀向定襄?”
没有错,冉闵真的是要搞一场大的,他现在手中的主战兵力合起来有接近四万,里面的骑兵数量就有三万,要是将可以打下手的辅助骑兵算上就是四万五千。
冉闵无比确定地认为,骑兵可以利用短途机动力想打就打不想打就撤,还有接近五万步军可以从旁策应,完完全全可以打一场硬仗。
“也是历经六七年血战的好汉,总不会是胆怯吧?”冉闵不是在调侃,是真的在怀疑李匡的胆量:“王上是让本将军便宜行事。本将军认为可以打,你若有异议可在战后弹劾。”
面对这么一个不能一起愉快玩耍的上司,李匡无时无刻不是感到尴尬和苦恼。他哪怕知道冉闵性格就是这样,也无法接受被认为胆怯,当即说道:“末将仅是提出必要的意见,并非怯战!”
冉闵的回应是嘴角勾了一下,至于是不是冷笑让李匡自己去理解。
事实上,冉闵就是激一下李匡和那些心存迟疑的人。他要搞大事,很明显就不是要去定襄虚晃一枪,是打算拿手头合起来的八万的兵力去与石虎超过二十万乃至于是数十万的兵力来一场大战。
汉国从初期开始就是以多打少的状态,元朔二年末到元朔三年初这种现象才被改变。从元朔三年开始,汉军的每次出动在兵力上屡次多于敌军,哪怕是比敌军少也不会太夸张,只不过作为战场的主力……也就是战兵数量一直不是那么多就是了。
计算兵力的时候,各国都有自己的统计方式,例如汉国计算兵力其实只是战兵,但与汉国交战的敌国则会将战兵、辅兵、仆从军、奴隶兵、民伕一块算进去。这就出现汉军认为自己只出动数万人,但敌国却说汉军规模有十数万或数十万的现象。
汉国应该是很少有从不“号称”的国家,其它国家明明只有数万,却总是会在真实数量上增加数倍乃至于是数十倍,比如固守晋阳的李菟号称自己率领五十万,然后慕容燕国明明与汉军交锋只出动十五万却号称三十万。
冉闵满心思要搞一场大的,是他非常确定一开始仅是低于十万的兵力去挑衅石虎,那么石虎肯定会发飙。这样一来的话,冉闵就等于是成功吸引石虎率军来战,打乱石羯撤往草原的计划。
石虎要是应战,冉闵猜测石虎手中的兵力不会低于二十万……或者说以石虎的尿性会竭尽所能地征调青壮参战,等于是创造出一个难得的机会,完成汉国长久以来要消灭石羯有生力量的战略。
“本将军亲自为饵是再好不过的策略了。”冉闵能够想象得出石虎对自己有多么痛恨,上一次的濮阳大战就是一个例子,他说:“你们所要准备的是,打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
主要将领都没有乘船,一路上是骑马行军的姿态,冉闵是等待接近定襄一百里之内才召唤将校议事。
听完计划的各将校各有各的脸色,就没有一个是心生胆怯之人。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不止一次与石羯赵军交战,胜利的次数多了早就对石羯失去敬畏之心,相反是很期待能够参与那么一场大战。
“本将军可以肯定石虎必将应战,来的规模还不会小。”冉闵大马金刀地坐在马札之上,笑得略略有些狰狞:“大家一直想要痛宰羯胡,今次绝对能杀个痛快。”
众人是在大道边上议事,背景是头尾延伸到两处地平线的骑军和河面上密密麻麻的船队。这样的画面本来就能令人热血沸腾,再听冉闵充满蛊惑性的话,有些人已经开始在喘粗气。
“只不过嘛……”冉闵笑得依然狰狞,拖了一个尾音,后面才问:“诸君可有那个胆子,先用手头的兵力与至少二十万以上的敌军交战,直至后面的援军抵达?”
身为武将怎么能怂,再来是众人还真的不怕,一个个开始慷慨激昂。
其实也不是全然没有困惑,等待冉闵说出那些话之后,包括李匡在内的人已经回过神来。他们知道要是按照冉闵的思路发展下去,还真的能够吸引石虎亲率大军迎战,那么就会是一场汉国期盼已久的战事。
【骠骑将军心真是大!】李匡注视着满是智珠在握的冉闵,有些咋舌地想:【吸引石虎来战,建立骠骑幕府将征北序列和征东幕府纳入麾下,肯定是目的之一!】
现在的征北幕府是针对石羯赵国,征东幕府则是应对慕容燕国,一旦石虎真的应战肯定会让局势升温,战事的重要性也会一再增加,介时各支集团军肯定是要汇集成为兵团,身为骠骑将军的冉闵恰好是在前线,那么冉闵毫无疑问就是会获得兵团的指挥权。
冉闵只是在进行必要的沟通,不管在场将校有没有反对意见都会向襄国中枢进行汇报。他拿定主意,哪怕是中枢反对也会按照计划进行,而中枢绝对不会眼睁睁看着八万多的兵力被歼灭,等于是将整个国家给拖进去。不过,他有足够的信心,认为刘彦就不是一个胆小的君王,极为肯定中枢不会反对这个作战计划。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