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活成一支小夜曲

不是所有的文字都山高水长,深远厚重,气势恢宏;不是所有的人生都似金戈铁马,大江东去,万丈豪情;不是所有的生活均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方能演绎。其实,凡俗的生活,很多时候,只合十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鲜活柔曼的小资情调,如叫人辗转反侧的宋词小令,如轻音乐,如小夜曲,暖心润肺,优美抒情。

以小夜曲闻名于世的莫扎特、舒伯特、古诺、海顿等,将人生活成了小夜曲的模本。莫扎特歌剧《唐璜》里的小夜曲,是歌者在少女窗前弹着曼陀林歌唱的典型的小夜曲,缠绵婉转,悠扬悦耳。舒伯特的《听,听,云雀》,是一首晨光初现时吟唱的小夜曲,曲调清新,旋律轻盈,伴以拨弦乐器的声音,创造出优美恬静的意境。古诺为雨果诗作谱写的小夜曲,流传不衰,具有摇篮曲风味,丝丝缕缕,如青烟在晚风中飘**。海顿的《F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是一首典型的器乐小夜曲,将抒情、奏鸣、交响、协奏融于一体,美不胜收。

把或长或短的人生,活成小夜曲的,除了音乐家,更多的是诗人。多感的诗人常常以美丽的生活体验,弹拨生命中的小夜曲。那份美丽的体验,恰似一朵又一朵安详的花,泊于午夜中央,轻声歌唱。很多时候,生活的谜底一旦被揭开,就会简单得像一张在生活之火中,缓缓地燃为灰烬的白纸;就算再复杂一点儿,也不过像爱情,纵然千回百折,最后还是要流入暖暖的温床。

戴望舒的《雨巷》,分明就是一支哀婉迷离的小夜曲:“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这首诗,反映了当时许多失去理想、火把和方向的年轻人的彷徨心态。它以意识流动的笔法、简约独特的意象,塑造了一位“结着愁怨”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个朦胧而迷离、引人遐想无限的形象,正是戴望舒追求美好人生而不得的写照。命运多舛,在人生曲折中行走的戴望舒,用自己孤独的灵魂、敏感的心灵、不倦的思索,温暖了无数迷茫的人,也温暖了那个寒气袭人的时代,留下了朦胧含蓄的心灵震**。

郭沫若的《静夜》,是一支令人回味无穷的小夜曲:“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糊。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诗人形单影只地站在海边,对月吟哦,字里行间充溢着失望,也流露出对祖国、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通过对月光、松林、白云、疏星的描写,诗人展现出一幅幽美的“月夜晚景图”,把读者带入一个超越现实的梦幻世界,由地上到天上,由现实到鲛人传说。诗人面对苍茫宇宙,敞开胸怀,诉说郁积已久的忧愁。那淡淡的忧伤,一如漏出的疏星、朦胧的月色,令人陶醉和回味。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则是轻盈柔美的小夜曲绝唱:“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漾……”这首诗,将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景里,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形象鲜明、意境深刻、音韵生动,以真心写真情,淋漓尽致地凸显出诗性之美。灵性的夕阳、金柳、柔波、青荇、清潭、虹影、木船、星辉、新娘等,虚虚实实,巧妙地演变成一幅幅优美绝伦的图景。诗行之中,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和着诗人的情感节拍起起落落,交融出天衣无缝的氛围,营造出**气回肠的意境。

生而为人,各有各的活法;心灵文字,各有各的写法。有人粗犷豪放,宜于慷慨悲歌,字里行间引经据典,铺陈万千气象,读来余味无穷;有人禀赋天成,精于自然婉约,清和明畅,意致绵密,可直入内心,“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他们就这样随心随性地活着写着,一不经意,就将自己活成了精致缠绵、叫人流连回味的小夜曲。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