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我要当皇帝 第42章 想做事,要有粮!
今日第一更,先把今天的更完再补更昨天的,虽然不知道几点能补完,等不了的就睡觉吧,明天起来看也是一样。
六部分为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
实际上有着类似职权的部门此时已经出现,只是名称不同,这个名字也是经历了几个朝代的变迁后才最后确定下来的。
具体是唐朝还是什么朝代,刘轩记不得了,反正他只要知道,这个结构沿用了千年之久,一直到近代才再次进行变更,增加了一些新的部门。
哪怕是现代,在一定程度上也没有放弃这几个部门。
汉朝此时有六曹尚书,实际上这就是六部的前身,荀彧将相关的事情与刘轩一说后,他就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动手了。
“全都改组。”
“依旧隶属尚书台?”刘轩先前只将六部的大致职权与荀彧解释了一遍,倒是职务划分还没有细说。
荀彧觉得,将六曹地位提升,同时将九卿中的权利渐渐转移,只要皇帝始终其中六曹中人,那么九卿渐渐就会失去对整个朝堂的掌控,那时候九卿的地位就会被六曹代替了——按照皇帝所说,应该改称六部。
刘轩虽然对六部制记得不甚清楚,但也知道这个制度最开始是叫三省六部制,上面还有三个更高的级别。
但是他不需要更高的级别,因为再高也就是和三公平级,那样一来不是又给自己找了个麻烦吗?所以干脆让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一来也变向的削弱了三公的权势。
三公九卿制度,三公每一个人都负责九卿中的三人,看似非常完美的将权利给分割了,可实际上大臣从来都是喜欢和皇帝较劲,权利都在臣子手上,皇帝反而什么也做不了。
如今司空张温、司徒王允、太尉杨彪三人虽然还没开始活动,但登门拜访之人络绎不绝,这三人现在还不做表态,不过是故作姿态罢了。
“不,六部直接向朕负责。”想了想,干脆就把记忆中的那些官职都给搬出来好了,起码自己调用起来也方便:“六部每部设一尚书为主管、左右侍郎为副职,下面各有郎中、员外郎等职务,具体情况看具体划分为几司。”
荀彧点了点头,明白六部下面应该就是具体的司,这些司才是真正做事的部门,他们的职权非常有针对性,对上也仅仅是报备以及申请上官处理一些重要事情,若主官不能决断才会报到皇帝这里。
层层叠叠下来,皇帝要处理的都是一些关键要事,在按照皇帝先前的划分,六部一些职权是互相制衡的,这样也可以不免六部某一家独大,把持朝政。
这就与现在大多事务交由三公九卿来处理大不相同,三公九卿各有整套班底,俨然各自有一个小朝廷,任凭哪个都有可能掌控朝堂。
与荀彧又商议了一番,最后刘轩问了句:“卿以为,三公中何人可为助力?”
这事情要推行,只靠皇帝的暴力镇压肯定不行,最好能将朝堂中一些人拉拢过来。
卢植、朱儁这些人自不必说,他们就是说实事的,皇帝如何吩咐他们就如何做,说好听点叫忠心体国,说难听点就叫愚忠——只不过刘轩非常喜欢他们的愚忠。
司空张温倒是颇有能力,对于朝廷也算忠心——记得演义中这货是被董卓用来立威然后砍了,这一次因为有刘轩从中阻拦,张温倒是没有什么事情,并且随皇帝一并逃到了长安。
司徒王允……
刘轩原本不想继续和这老头有什么牵扯的,不想荀彧直接道:“王司徒在朝中素有人望,陛下不若以大义说之,想必其会助陛下一臂之力。”
“王子师?”
没想到荀彧推荐来推荐去竟然推荐了王允,莫非是看在同为士族阶级上才如此?刘轩也猜不到,只是点了点头算是应下,然后挥退荀彧,这一天就这么糊涂的过去了。
次日上朝之时,刘轩将积压了数日的政务处理的大半,朝中诸公本来正想发作,不想皇帝突然冒出来,而且一上朝就将事务处理了许多,他们倒是不好再拿这事情说话了,只得规规矩矩按照平时那样禀报要处理的事情。
实际上这时候也没什么要禀报的,无非就是:“长安皇宫年久失修,大半不能住人。”“北军五校重组事宜需要尽快开始,否则这凭虎贲、羽林两军纵使能依靠潼关阻挡董卓大军,却终究阻挡不住西北诸人。”
要不然就是:“重组北军不是难是,然兵器衣甲却半件也无,须得朝廷拨款,征调铁匠加紧铸造……”
但凡听到这些事情,刘轩都是一挥手直接掠过。
这些事情其实并不难处理,但归根究底就只有一个问题:没钱!
朝廷没钱不是这两年开始的事情了,别看灵帝卖官售爵疯狂敛财,可实际上也只是堪堪弥补了朝廷的亏空,灵帝那么执着的赚钱,也和朝廷财政始终糜烂有些关系。
同时朝廷大肆铸钱,已经将汉朝的经济体系给摧毁,此时民间百姓早就不承认官家所发行的钱币,而是更多的以物易物,如今这时节真正有购买力的主要是粮食,其次是布帛——绸缎与黄金等贵重物品依旧具备价值,但是这些东西你只能找特定的人物出手,寻常人是不要的。
刘轩领着一大帮子朝臣从雒阳跑到长安,虽然安全了,但是麻烦也一个接一个来到——朝廷没钱,但处处要用钱,皇上你给想个辄吧?
这时候朝中群臣没一个说自己有办法的,全都坐在那里盯着皇帝,想看皇帝能有什么办法。可刘轩又有什么办法?他是知道许多玄功妙法,自身也算是颇有战力,但这些东西和钱没有半点关系,难不成要他手掌一翻,变出一座金山来?
别说他变不出来,就算真变出来了,那玩意现在也没用啊。
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倒是还有点解决的法子:“存量还有多少?”
朝中群臣不明白怎么问起这个了,不过司徒王允还是恭敬应答:“依照目前消耗,当可支撑到明年夏五月。”
刘轩点了点头,直说了句:“够了!”
这个时代,始终最重要的是粮食,天下混乱,百姓图的不外呼一口饭罢了,能让他们有吃的,就不会乱。同样的,当兵打仗也要吃粮,朝中百官也要靠朝廷发粮食过日子,何况只要你有粮食,就可以用粮食去换取一切所需要的东西。
所以,这个时候任何东西都比不上粮食的地位。
心中估算了下之后,刘轩直接下了他登基以来的第一个非常正式的诏令:征调长安附近所有青壮,种田!
“这……”
群臣互相看了看,一阵不言。朝廷征调青壮种田,这事情简直闻所未闻,主要的缘由就是即便他们不征调,那些人一样在种田,只不过这几年天灾连连,收成不好,这才使得许多百姓从了黄巾贼军。
皇帝莫非以为把所有人赶去种田,那粮食就能长出来了?这未免有点太过天真了吧?
不少老臣更暗中摇头,只觉得皇帝这些日子来表现虽然极为果敢,但终究太过年轻,很多事情根本就不晓得其中关键。
他们自然不晓得,刘轩这么做也是有他的理由:长安附近的田地倒是没有荒废,主要原因还是收成上不去,但他知道此时种田的方法非常简单粗暴,无非就是一种,然后就坐等收成,没有什么除虫施肥的观念,是真正的靠天吃饭。
但那些却都是些小手段,若是再配合一些工具,挖一些水渠造些水车之类的,即便时节不好,也可以保证收成。
当然,更重要的是,刘轩有门法诀,虽然不能让粮食变得和地瓜土豆似地扔下去就出来一大片,但是也可以大大提升收成。
“唯一可惜的是依旧不能一年三收,否则长安左近粮食丰收,那些吃不上饭的人自然会蜂拥而至,有了人口我下一步做什么都简单了。”
这些念头他并没有对朝中诸臣说,只是简单的下了命令,然后将三公留下后,对司徒王允说了说。
此时王允基本掌控了朝中大权,大多事情都要经过他的手来处理,不但位居司徒之位,同时还兼任了尚书令,这也是为什么刘轩不想将新的六部置于尚书台下的原因。
听了刘轩的一些介绍之后,王允这才明白皇帝倒也不是什么都不懂,反而是懂的太多了——皇帝还懂得如何种地?
刘轩当然是不懂得,不过是将一些理念说了说罢了,置于那有玄妙法诀的事情,只有荀彧和曹操以及吕布得知。
听得刘轩有此谋划,几人心中虽然还不是很清楚,但粮食问题的确重要,用一年来积蓄粮食,倒是也能体现出这个年轻皇帝做事之稳妥:总比不管不顾直接就喊着要兴兵灭了董卓来的强许多。
等三公一去,刘轩又将曹操叫了来,一开口就问:“孟德曾言虎豹骑对朝廷之重要,如今朕欲组虎豹骑,就是不知孟德是要继续统领羽林军,还是希望去统领虎豹骑?”
这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刘轩现在就是要曹操来选择了,因为他不可能把少数仅有的部队中的两支都交给曹操。
曹操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而他的回答也没有让刘轩感到意外:“臣欲统领虎豹骑!”
展开全部内容